百物騰雞 :: inflation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observation, many food items have had their price tags changed recently in a rate that is far beyond the UK average inflation of 4.2% (October figure from IDS). Prices of some of my usual buys have increased by more than 10%, which is absurd,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rong British Pound.
...............................................
好叉貴啊!
也不是太久沒有正式去超市吧?
根據紀錄,上次剛好是兩週前 (純粹買麵包或者到興成買麵不算),再之前是再一個星期前連續去了兩趟,趁著LIDL蔬菜大減價儲糧。
昨午重臨LIDL,發現好些東西貴了很多 —— 不是跟瘋狂減價的時候比較,而是相對於過去的正常價錢,而且我是指那些價錢穩定不會減價的staple food。
常吃的那款麥包,過去一直賣65p,上次變成78p,這次再微調到79p。
近月常常放在學校以備充飢的全城第二便宜但最好吃的fruit loaf,兩週前從45p加到51p。
走地雞蛋六隻,過去一向78p,兩週前突變99p,如今再變成1.17鎊。(還好,我平均幾天才會吃一隻蛋。)
Scotmid Coop的多種麵包、雞蛋,幾個星期前也發現加價很厲害,而且我去的分店取消了到期減價區。(這個打擊比較大。)
另外,我因為倫理立場緣故儘量避免光顧Tesco,只偶爾進去買一種麥粿包,從前很長時間都賣88p,最近加到1.03。
別說我孤寒,也別跟我說倫敦多少錢牛津多少錢。
我知道,我講的那些其實都不算是很貴的價錢(那雞蛋除外)。可是根據Income Data Services (IDS) 的數字,不列顛十月份的平均通漲是4.2% (零售貨品價格指數,跟一年前比較),九月份是3.9%。以上我舉的例子,卻全部加價超過10%,想點?
加上英鎊對美元空前超級強勁,為甚麼食品可以如此加價?
真要學原名劉健明的劉建明高級督察那樣大叫:點解?點解呀!!
2 comments:
經過大佬披露超市滾水煮青蛙: 緩步加價的策略後, 我才注意到這個先前被忽略的事實. 我們常買的一盒10顆的蛋, 以及2公升牛奶, 都悄悄漲價了.
在自問 '點解' 後, 直接的答案應是: 漲幅較大的多為低價的民生必需品, 而原本就高價的東西幾乎未漲, 才得到平均百分之3點多的漲幅.
若此假設為真, 那麼最受漲價衝擊的一群人, 恰恰是購買力較低, 因而經常買低價品的那群最經受不了漲價的人.
點解啊?
嗯...牛奶多喝無益,還是學我喝豆奶吧。
Anyway,幫主的假設很合理。只是現在那種加價,一點都不緩步啊。唉,點解?點解呀?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