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business of theology it is hard not to be controversial - Jurgen Moltmann

Sunday 2 April 2006

『專注力不足』的奇聞

是日午餐後無心向學,瀏覽報章拿別人的東西來發洩。
剛好星期日明報一篇港聞報導,我一面看一面從頭笑到落尾,真過癮。

標題:『搔頭咬指騷擾同學 逾萬港童專注力低』 【進入看報導

內容要點:『香港康復學會2月期間訪問50家中、小學及幼稚園,調查教師對學童專注力不足的看法。綜合教師意見後,發現調查對象接觸的1000名學童中,3.2%屬於專注力不足的類別。以此推算,全港近50萬名學童中,約有1.57萬人出現專注力不足問題。』

這個調查的推論認真驚人,從教師對同學的觀感 (perception) 推論出一個數字,大膽假設,大膽結論。勁。

再看看負責這個調查的有關人等所界定的特徵及治療方法:

關閉本視窗

【table from www.mingpaonews.com】


請問全港甚至全世界有多少「學童」 (尤其是幼稚園和小學生) 完全沒有上列情況?子曰:蓋有之焉,我未之見也。(孔子話:或者有啦,不過我就未見過喇。)
你童年時有這樣嗎?現在有嗎?
老實說,我除了5之外,1至4都有 --- 現在都是。我常常抓頭,一聽到好笑的東西便笑不停,以前剪片現在寫論文時常跑來跑去坐唔定,小時候不聽從老師父母的話長大後不聽上司話現在又同老師辯駁,任何情況下都容易受外界噪音影響。咁點呀?

再看看這裡提供的所謂「輔導方法」,講得好聽點,全部都是「社會認知」導向的 (social cognitive oriented)。講得白一點,其實即是話俾個細路聽:「哎呀,你咁樣唔得架,你應該點點點呀。你專心D啦,專心好呀。」勁。

還有下面這個自我評估方法:


【grahic from www.mingpaonews.com】


怎樣?看懂了沒有?
我用了超過兩分鐘,看來看去,想來想去,才覺得自己基本上「明明地」這個遊戲怎樣玩法。
用三秒鐘記憶?唔係碼?
我自己想像,我的成績大概會跟初小學生相若。

兒童以及青少年的專注力弱是很多社會面對的真實課題,那不僅僅是教育界管理教室的困難,更牽涉整個社會的人口質素發展,以致能否拉近貧富差距的社會公義問題。其成因在微觀層次是小朋友的日常飲食 (diet) 和生活消閒習慣,群體層次涉及家庭與家族的管教方式 (parenting),宏觀層次則更關乎一個社會甚至一個星球的普及文化,娛樂事業,食品工業,經濟結構,和基本價值觀,環環相扣,唔係講笑。

但是這個所謂調查和建議的解決方法完全miss the mark,沒有psychosocial dimension更無 socio-cultural dimension,理念貧乏得可憐;講得刻薄些,可說是用仆仆齋的方式面對廿一世紀的處境。勁。

去年,大家都以為他只懂教人煮野的Jamie Oliver,大力推動改革英格蘭學校午餐,其實是從最根本的diet problem入手,對付日益嚴重的行為問題和國家的未來人口質素問題。如此approach,庶幾近矣。

請身在墨爾本那位「香港社群心理學 (未來) 之父」關注一下吧,唔該。


6 comments:

Unknown said...

大概只有自閉兒童先至會做到咁專注。咁,太專注又係唔係有問題呢?哈哈,乜鬼都係問題,真係乜鬼都會需要專家去醫下至得咯~
(點知醫隻手要先切隻腳,醫個頭要切個鼻,下下都係欲練神功必先自宮,想唔死都難。)
::Pakkin::

Yam 飲者 said...

呢單好消息,似樣D。
明報2006年4月4日:
『小學下年推有營午膳 衛署發三低一高指引 向垃圾食物說不』--
「助理衛生署長程卓端指出,現時大部分供應商為學童炮製高脂、多肉的午餐盒,除了令學童肥胖,長遠或會增加患上糖尿病、心臟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飲食問題亦會令學童容易疲倦、專注力下降,影響學習能力』。」
http://hk.news.yahoo.com/060403/12/1mnn5.html

相關:
http://hk.news.yahoo.com/060403/12/1mnn5.html

Unknown said...

自從有了一個男孩, 對各大小男孩的各種奇異行徑都見怪不怪, 體諒左好多, 好多.

Anonymous said...

治療這些奇難雜症,不是我興趣所在,也不是我的專長!我反倒有興趣為何這機構為何會做這樣的研究,背後又反影了社會什麼樣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
飲者你說得對,學生專注力不足涉及很多Structural problem,但社會和這個社會訓練出來的專才,卻往往只從(或只懂從)個人層面去剖析問題,而問題怎樣定義也直接影響他怎樣介入和處理(intervention)的方法,故此我們有一大班專治標,但或許不大治本的專家,而政府也樂於繼續只以這種individual 層面去剖析問題和介入,甚少在preventive measure 苦下功夫(其實外國一些preventive measure 己有不少longitudinal study 證明其效益,當然這類study所費也不菲 ),美其名是要有evidence based,卻是懶於真正對付問題,隨便找了人頂罪就是了。就如美國有名的War on poverty,也慢慢變成War on drug,成功將社會結構性問題轉移至於毒犯和嗜藥者的個人操守上。故此這個是Ethical Issue。但我們的社會卻偏偏喜歡如此,而這個機構,只是在這種大勢下延續status quo一套思想的一個典型例子而矣。
我今年的實習是在一個扶貧機構做有關Social exclusion of child 的policy research,希望能從福利和政策方面入手,再看看有冇有關專注力不足的解決良方,這也是為何我會主攻社區心理學而不是主流心理學的原因。

HCDC said...

I totally don't understand his point:

....負責調查的註冊職業治療師張家龍說,結果顯示本港學童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嚴重,「如果100名學生中有3人整日亂跑,你說是否嚴重?大家可想而知吧!」....

well.. so...?

Yam 飲者 said...

哈哈,機師敵,我都唔多明佢意思。不過我就覺得,如果全香港平均每一百學生只有三人過度活躍,即是每班平均只有一人,老師已經感謝上帝或天主或菩薩或者觀世音。所以話佢呢個所謂調查研究根本抓虫。
抓虫者,在於它的研究方向/方法,根本不可能會得出甚麼重要而有啟發的發現,卻膽粗粗大肆發表,然後又有傳媒落搭,有聞必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