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business of theology it is hard not to be controversial - Jurgen Moltmann

Monday 17 April 2006

在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至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 …..

處耶穌釘十字架的現場,原來震撼難以形容。

去年之後,受難節後的星期六我再到市中心看Easter Play。釘十字架的時候我恰巧站得不太遠,雖然視線給人群阻擋,無法直接看到釘的過程,然而單單聲音已經足夠 –– 那一鎚一鎚的釘,每一下耶穌的慘叫,他媽媽的呼天搶地,群眾默默無聲,我身邊卻有幾個嬰孩不停哭叫。噢,當年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山上,那份混亂與淒厲,豈不就是這樣的嗎?

然後是十字架在我面前舉起來,一個血淋淋的軀體,斷氣之前在撕裂的呻吟聲中痛苦地抽搐,令人內心絞動。


【photo by yam @ Princes Street Garden West】

期日到了天主教聖瑪利座堂參加中午的彌撒。大概是復活節的緣故,人多得不得了。

雖然明知道蘇格蘭的「非基督教化」 (de-Christianisation) 和世俗化遠不及英格蘭那麼急劇和嚴重,也知道聚會裡可能有不少是外地人 (即不是在愛丁堡生活的人),然而置身這樣的場面,那份感覺畢竟跟「歐洲世俗化 / 非基督教化」的流行說法很難協調。

儘管他們也許只是過時過節才出席聚會,也儘管他們或許只視之為本身的文化傳統,但是我傾向從比較寬廣和包容的角度來看,就覺得只要他們仍然會在復活節隆重其事而且恭恭敬敬地到教堂,已經顯示他們依然是多麼重視本身的文化傳統,也接納傳統裡面所包含的宗教性質。(The very fact that they still go to church on Easter suggests that they still treasure their ow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also accept the religiousness of this tradition)

比較起來,香港中國人對本身的文化傳統和其中蘊含的宗教情操,大概也沒有這般慎重,多少人過時過節都情願避開外遊。

然而在不列顛這個號稱最世俗化的西方國家,諾大的天主堂在復活節開六堂彌撒都水洩不通。愛丁堡各教會連續兩年合作在市中心演Easter Play,吸引數千人參與。曼徹斯特街頭在受難節晚上演出現代版受難劇Manchester Passion,大隊人抬著十字架穿梭市中心,BBC Three全程現場直播。還有幾個電視台重播不同的耶穌片,Channel 4甚至推出兩小時紀錄片探討聖經與電影的關係。而強調適切當代文化的新興emergent churches,又在英格蘭和蘇格蘭各地都迅速增長。(甚至包括我斷斷續續前後參與了大半年的聖公會聖保羅與聖佐治堂,背負著傳統宗派的招牌,卻採納emergent church的模式,更用上醒神的名字P&G Church代替翹口的St. Paul and St. George,短短幾年之內由苟延殘喘的三數十人增長至堂堂爆棚,要把古舊的教堂內部大規模重建擴充。)

不列顛社會趨向宗教多元化是事實,基督宗教不再是大部份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基本價值也是事實。但似乎不少 (我不敢說很多) 不列顛人依然認信基督信仰裡頭一些重要的元素,只是難以接受傳統宗派教會所帶來的感覺罷了,whatever that is

所謂 ‘Post-Christian Britain’,也許言過其實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