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business of theology it is hard not to be controversial - Jurgen Moltmann

Saturday, 18 February 2006

解放神學的前世今生


原籍智利,現任教於聖安德烈大學的Mario Aguilar前來敝學院主講『拉丁美洲的政治全球化與宗教分裂』(Political Globalisation and Religious Fragmentation in Latin America),發表本身還在撰寫的著作,其中論及三十多年來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的演變。

他說,由柏林圍牆倒下到蘇聯東歐共產集團解體,很多人覺得依仗馬克思主義作社會分析工具的解放神學已經玩完,但實情卻非如此。只不過,如果各位所認識的是七八十年代以GutierrezMeguez Bonino Sabrino等為代表的解放神學,那就忘記它吧,因為九十年代以後解放神學的發展已經大大不同,911之後就變化更大。

噢,我給他這一棍仆中了。當年解放神學鼻祖Gustavo Gutierrez到波士頓學院神學系教客座,講室堂堂爆滿,成班熱血沸騰如癡如醉,我對解放神學的第一手認識就是從此而來,也基本上停留在那個階段。

Aguilar指出,拉丁美洲天主教會在九十年代面對著三方面的環境因素,侷限了解放神學在當地的發展。

一,拉美部份國家由極權趨向民主,言論漸開放,教會本來是唯一可以自由討論的空間,現在失去這獨有角色。

二,鼓吹「富裕福音」的靈恩派教會橫掃拉美,他們相信物質富裕是神的祝福,神的祝福令你物質富裕,跟宣揚「貧窮的人有福」的解放神學那套「貧窮福音」剛好背道而馳。

三,梵蒂岡在若望保祿二世領導下變得保守,傾向委任對解放神學並不熱衷的保守神父做拉美主教,令解放神學在當地無人力撐。

根據Aguilar的分析,解放神學到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七十年代的第一代解放神學,是拉丁美洲教會的前線工作者面對自己的新處境,對傳統那套做神學的歷史方法的質疑。第二代,社會處境,教會結構,神學型態都變了,出現了強調母性(maternalistic)的性主義神學。

這兩代解放神學的共同特徵,是植根於苦難而非植根於辦公室。但隨著解放神學登堂入室,早期的解放神學家漸漸變成在辦公室而不再在受苦的群體裡做神學,解放神學遂失去神學與世界前線的尖端位置。

然而解放神學的三個基本點卻被繼續發揚:「hermeneutics of love」(堅信世界上有人需要而且值得我們愛);「hermeneutics of distrust」(批判質疑既有成規);「continuous enquiry」(不斷探索前進,不接受神學可以有搞掂收工或者得出最後答案的一天)。

近年的第三代解放神學以全球化浪潮下的普世問題為焦點,姿態粗暴直接(brutal),關懷物質世界,本土文化,消費主義等問題,敝校的阿根廷裔性主義神學家Marcella Althaus-Reid提出的indecent theology即為一例。

是的,世界上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古往今來放諸四海皆准的「標準」神學 ––– 起碼我已經不相信有。任何個人或者群體的神學思想,必定跟他的背景和處境有關。一套試圖超越自己處境的神學,只會是不吃人間煙火而虛無飄渺得不知道是甚麼的東西,但偏偏總有人喜歡搞這套。

咱學院的前院長Duncan Forrester,雖然已經退休多時但仍然非常活躍地經常滿場飛。他有一條favourite question,總是用來「考問」我們這些五湖四海來的研究生:「你現在的研究跟你本身的處境有甚麼關係?」

有幸,我的研究目的是希望(注意只是「希望」)建構一套完全植根於自身社會處境與歷史經驗的媒體文化神學。感謝麥佐人老師兩年前努力把我從宇宙漫遊拉回自己的足球場的中圈的某一點 ––– 雖然那裡寸草不生,死雞死鳥,但總是自己的球場嘛。

11 comments:

Dot said...

多謝你在這裡給我認識解放神學的近年進展. 小妹當年寫的畢業論文是liberation theology & spirituality, 研究對象正是Gustavo Gutierrez. 記得老師批評我把解放神學與福音派的靈修神學拉得太近, to love is to act with justice, 幸好他說我所寫的,處處小心列明是自己的觀點,而非把Gutierrez 福音化.

有趣的是你那講果本Indecent Theology, 咁啱我在英國打書釘時看過一小部份. 你唔講起都無留意佢係貴校名師. 點解仲記得自己看過呢本書?因為個書名好鬼吸引我,我待在書店越看越過癮,在掙扎買唔買之下看了成粒點.最終都係無買到. 坦白講, 有些觀點看完有點驚,實在下下挑戰傳統教會信仰觀點, 真係唔知點反應.

她的看法的確很特別. 當然, 我以閱讀解放神學的入門態度, 嘗試進入現場之餘又接納自己不是insider---神學不是從理論而來,而是由實踐中整理的一套信仰觀念. 不明白當地處境,不會理解其中的神學底蘊. 她認為all theology is sexual theology. 所有教會架構及意識形態都是建基在異性愛的思維上. 詳細唔記得, 只有印象中有提及南美洲的娼妓問題,在實際處境中,神如何在她們中間.

覺得呢個世界好似越來越顛覆, 但又可能真係只是更接近世界真實的一面.從來主流社會都是既得利益者的天下. 教會神學界也不例外.有人站在道德邊緣社群/拉丁美洲的大眾立場說說話,又別有一番感受.

Dot said...

越講越興奮添. 就以香港的處境而言,香港係一個話邁向「知識型經濟」的城市. 以知識同經濟來定人的價值, 一直都係香港的繁榮動力,但同時卻又是強力貶抑人的基本生存尊嚴/價值的罪魁禍首.

教會好像沒有很多探討在經濟為首的都市生活下,不同的信徒如何在其身處的環境中切實回應信仰.教會的信仰觀都是以中產世界觀為起始點的.可以不可以,應該不應該,也是環繞中產人士之設.如:信主的人就應該戒買六合彩,賭馬同打麻雀,彷彿是非黑白好清楚咁,但是論到投資, 就有好多商量餘地,點解? 因為這個城市乃靠此維生! ---這觀點不是一中產觀點是什麼? 六合彩不也是小市民一項投資嗎? 如果信徒中了六合彩,感謝上主的恩待可以嗎?

呀~~~不如等我又研究一下以香港處境出發的六合彩神學先!!!! :p

Yam 飲者 said...

嘩,死火,遇到高手添,點講好呢?好驚!好,一於死頂。

1. 香港基督教會何止中產觀點?一般香港教會根本是「美國保守福音派」觀點,把人家的東西全盤移植過來,講埋晒D教壞人的「purpose driven xxx」,賣D讀壞人的「Left Behind series」。

2. 對我來說,顧德理神父的解放神學根本就非常「福音」,所以不存在把他「福音化」的問題,只不過他不符合那自稱「福音派」對福音的定義而已。問題反而是:其實20世紀「美國保守福音派」所界定的「福音」,雖然行銷全球,卻絕不準確代表聖經裡的「福音」。

3. 無獨有偶,顧德理十八年半前(!)在波士頓教的課就叫『Spirituality of Liberation』,力斥那些認為「解放神學是馬克思主義多過聖經」的說法。最後一課結束時,他講馬太福音25章那山羊綿羊的比喻(綿羊去右邊),然後半開玩笑地提醒我們,到時耶穌的右邊即是我們的左邊,千萬別行錯。

Anonymous said...

Woo, 六合彩神學,拭目以待:p

Dot said...

哈哈哈,咁我當年的研究咪隨時比好多人都更接近Gutierrez的觀點?

其實我果時可以研究的書唔係好多,顧神父寫成的書已經唔算好多,翻譯成英文的更是寥寥可數(唔似我的同學研究Thomas Aquinas,Karl Barth 咁,睇少一些都死梗)。我就係鐘意佢唔講咁多理論,一味講實際!神學不是知識整理,而是從實踐出發的反思("critical reflection on praxis")!這個理念其實很配合中國人的國情。由解放神學出發的信仰觀,可能更容易叫中國人體會基督精神。

其實有趣的是,馬克思主義過份高舉人性的烏托邦早已在人心中幻滅,但解放神學以基督中心出發的「與貧窮人連結在一起」("solidarity with the poor"),卻是申命記15章「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的願景, 讓人參與上帝國的藍圖,為人帶來將由耶穌親自完滿的希望。

解放神學的發展是在六零年代,當歐美經濟從二次大戰逐步復甦過來時, 拉丁美洲仍處於貧窮的第三世界。如中國人仰望毛澤東一樣,心裡渴望解放式的救贖。幸好解放神學所談的天國的來臨,並非如馬克思的渴望,妄想人能靠自己打造新世界;反而以社會科學知識為基礎,以現實處境為場景,以基督教核心信仰為骨幹,呼籲人切實參與神在地上already but not yet 的天國。

嘻嘻...今云口水特別多添。

Dot said...

嘻嘻...在這裡寫了好幾段,整輯後放了在自己的網誌:  解放神學解放我.

Unknown said...

兩位解放出來的口水足以滋潤萬物,使大地再現生機,可喜可賀也。(應該點都唔會多到造成洪水淹滅大地的,放心。)

那時讀顧德理神父(我好鍾意飲者你呢個華語譯名)講約伯記的書,震撼感覺仍在,他以先知的語言和默觀的語言展現人對上帝的理解,跟我讀大學時涉獵禪宗時的想法同出一轍。

好高興在這裡睇到飲者你解說解放神學的發展脈絡~

::Pakkin::

Unknown said...

就像Dot姐般雞啄唔斷,我剛想起那時睇過這一句:「我(即係顧德理自己)認為無辜的苦難之所以會讓約伯無法忍受,是開始於三個朋友想要用神學論點來合理化約伯的遭遇。」

這是我經常引以為誡的一句話。

::Pakkin::

Yam 飲者 said...

網主重要聲明:

1. 解放神學的發展脈絡並非我解說的,只是我聽到又領略到少少然後寫下來罷了;我不會有那份功力。

2. 「顧德理」也不是我作的。我好多年前最早接觸他的名字就是「顧德理」,後來看見有人稱他為「古鐵熱」,當堂周身唔聚才,真係唔顧得你!

3. 在本網誌登載廣告宣傳另一網誌,每次象徵式收費GBP 9.99;有固定收入者特價GBP 14.99;無固定收入者超筍價GBP 19.99。收入除必要開支外,全數撥捐愛丁堡大學神學院香港研究生同學會(傳媒與神學分會)2003班膳食經費。盛惠,請DOT姐注意。

Unknown said...

啊啊,多謝指教。老實講,無論是古鐵熱或是古鐵雷斯,都係唔多好聽,似拿槍桿子的革命家多過似拿筆桿的神學家。
::Pakkin::

Yam 飲者 said...

那裡那裡。
是的,古鐵熱非常有革命激情,古道熱腸仲要加舊鐵!(有鎗?哈哈!)
古鐵雷斯肯定是大陸譯法 -- 見一個音譯一個音,要命,反而令我想起美國財政部長(or someone like that)。
顧德理幾好聽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