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business of theology it is hard not to be controversial - Jurgen Moltmann

Tuesday 19 February 2008

神學博士路遙遙(陸) :: long road to theological doctorate (6)

脈絡 / 氣候 context / zeitgeist (D)

The fourth major trend which is fundamentally changing the mode of theological study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technological shift impacts all academic fields and in fact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New technological tools have made many resources more accessible than just a few years ago, but also increased the researcher's pressure to keep abreast of all kinds of unimaginable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

第四方面的趨勢,是科技的轉移 (technological shift)。

跟前述三個specifically跟神學有關的轉變不同,科技轉移的衝擊,不管你神學不神學,全人類無一倖免。

九十多年前我讀傳播研究的時候就說,資訊/傳播科技的轉變,勢將改變人類的社會生存模式 (mode of social existence),如今仍是那句老話,而且我們正生活其中。(偷和合本聖經的字眼,就是: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

近幾年資訊科技應用的猛進,呈現在學術 (包括神學) 研究的處境裡,就是已經而且繼續徹底改變學習和研究的環境。

以我自己為例:

  • 做第一步資料搜尋,我往往用Amazon,用Google Book SearchGoogle Scholar (當然也會用一般的Google Search) 來概覽某個課題的大環境,給自己一個quick general view;
  • 閱讀、翻查期刊文章,透過各種電子資料庫,例如ATLA,JSTOR等;
  • ZoteroCiteULike等等書目管理工具整理參考資料;
  • 用網上書架編排管理自己的藏書;【順帶一提:很多中文人喜歡用發源自香港的aNobii;我自己則用LibraryThing,貪其功能強勁,完全是大型圖書館規格。(這裡的LibraryThing正體中文版面絕大部份是我翻譯的,嘻嘻!) 】
  • 透過出版社的 journal & book alerts 來窺探最新動態;
  • 用網誌/部落格/博客來為自己整理、跟別人分享學習心路,也看世界各地其他神學人/同行的網誌來分享別人的學習心得。

這一切,在幾年前都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上列我現在常用的工具,有好些都是我開始了讀博士之後才出現的 —— 包括Google Book Search、Google Scholar、Zotero、CiteULike、LibraryThing。神學網誌,也不過是近兩三年才開始漸趨普遍,而且華文的神學網誌至今依然欠奉。

簡單來說,現在讀博士、做研究的型態跟十年前甚至五六年前已經大不相同。

一方面,科技似乎令學術研究變得容易了,很多從前要登山涉水上山下鄉才找得到的東西,或者要鑽幾十家圖書、館資料庫才刮得到的書籍文章,現在雖不至於手到拿來,但只要有足夠耐力和查案精神,的確節省極大量時間金錢。

另方面,學術研究卻也比以前困難了,因為找到珍貴資料已經完全不是甚麼研究成就,而是必然的基本功。此情況下,你的分析架構 (interpretive framework) 就更形重要了。

而且,資訊科技發達其實大大增加了資料不全的恐懼/壓力,對自己研究範圍內和週邊相關動態要掌握得非常仔細而且及時 (update)。否則 ... 你竟然沒有看過某本剛出版 (甚至尚未出版) 的書嗎?居然不知道某人正在寫一篇跟你研究題目有關的文章嗎?不知道某位北歐學者上星期在巴西的會議上談論過這個問題嗎?可是你的評審考官看過/聽過啊,呵呵呵,你死定了。

一言閉之,學術研究也是全球一體的,不問世事閉門苦讀爆出驚世學問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你以為世界上只有你做這樣那樣的研究,以為蒼茫天地間只有你為某個問題窘惱,以為自己的想法驚天地泣鬼神,其實世界不同角落也有其他人關心類似的東西,抱近似的想法,只不過從前資訊流通慢,大家互相不知道對方存在而已。

如今,可以你看我的我看你的,或互通消息互相抵勵,或隔空對罵激烈討論,總是叫神學學術研究大步向前的好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