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business of theology it is hard not to be controversial - Jurgen Moltmann

Friday, 2 December 2005

瑪莉之吻

§ Mary’s Kiss (FAITHeatre production, directed by Manfai Yeung, 22 mins, Hong Kong / UK 2005)
[watched at Private Eye Jameson for free]


1130日,蘇格蘭慶祝「聖安德烈日」。

那夜,適值由FAITHeatre出品,香港留英導演Manfai Yeung製作的Mary’s Kiss移師愛丁堡,舉行倫敦以外地區的世界首映。我近期本來忙到死,年近歲晚但手上那一章論文寫極都仲係亂草一堆,但咁榮幸獲邀出席,正所謂「人為朋友捨命」,幾大就幾大,幾唔得閒都仆去。

舉行首映的愛丁堡Private Eye Jameson,地方小座位少設備簡單卻cozy,當夜座無虛席,導演本人企足全場,戲院主人Mr. Yam竟然給我留了頭位,認真俾面。FAITHeatre還設小型酒會以免費bailey招待,正!(噢,還要勞煩英國註冊戲劇治療師黃小姐負責斟酒呢,真不好意思。)

Manfai Yeung剛剛從東倫敦大學完成電影碩士課程,宣傳資料說,Mary’s Kiss是他的畢業作,而且奪得該校優異畢業影片殊榮,怎不叫人翹首?廿二分鐘的短片全場屏息靜觀,roller過後全院觀眾都站立跟導演握手擁抱,我都有點羨慕兼妒忌。

平心而論,Mary’s Kiss尚未算是一部非常傑出的影片,釜鑿痕跡頗多,往往刻意地要人覺得它不刻意。然而它卻是一部處理得非常聰明,而且足以令人對製作人有期望的作品。

Mary’s Kiss2003年春夏之間香港爆發的SARS為軸心,把一個SARS病人寡婦的真實訪問,跟一個疑幻似真的虛構少女故事互相交織,插入聖經描述瑪利亞以香膏為耶穌洗腳,到耶穌叫拉撒路復活之前的經文作引申,再穿插當年香港滿街口罩,淘大花園善後洗擦的場面。後段配上香港創作歌手Adrian Tsing唱的Lullaby,睡前禱告對照生離死別,一詞多義語帶相關,教人無言。

一個惶恐絕望的城市,一個在SARS期間失去丈夫的女人,一個戴著口罩欲吻不能的女,一個據說是為自己葬禮作準備的耶穌,一個被人埋怨怎麼不醫好拉撒路卻自稱可以叫死人復活的神子。影音切割的張力,雖未致於震撼心靈,卻總算挑動思想。


【The author (left) comments on the film while director Yeung pretends to take notes】


【The author is just repeating himself, boring director Yeung to death】
(notice his gesture has not changed)


身為導演,Manfai Yeung說故事的技巧或許尚未夠火候,思想也可能未夠精練。但是Mary’s Kiss最可貴的地方,是製作人忠於兩年多之前那段香港人四十年來最難忘也最悲情的集體記憶,同時勇敢平實地面對本身的宗教信仰,坦白呈現血肉之軀的生死掙扎和哭泣呼喊。他沒有像《天作之盒》那樣abuse the context,偷一段重大的社會事故來借題發揮,然後推銷一個無頭無腦無血無肉無現實掙扎,「道沒有成肉身」的「偽基督教」(non-incarnated pseudo Christianity)。他也沒有像電影界菁英傾力製作的那一系列《199》那樣盲目樂觀,高唱訓醒無事囉我地夠團結就無事囉繼續跳舞囉。相比之下,Manfai Yeung的視野高了幾線。

從另一角度來看,Manfai Yeung得到他的朋友Lai ChowChris Fung等的幫忙,在種種條件和材料限制之下,能夠拼合出這部作品,正顯示出他能夠超越限制懂得避重就輕的聰明之處。這也許是一條最適合他走的路線,資源豐富規模龐大反而令他不知所措尾大不掉。

看過首映座談之後加影的短片,更加強了我這方面的看法。Manfai Yeung過去一年的短片裡,拍得最好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全場觀眾一致認為是五分鐘一鏡直落不加配樂音效的Getting Drunk(我提議他改名為Going Home Last Night),遠勝過遠赴羅馬尼亞或者在倫敦通街走的。

Mary’s Kiss當然算不上甚麼經典或者典範。但若從我研究「媒體 - 宗教 - 文化」的角度來看,影音創作人想要忠實面對本身信仰情懷又要嚴肅面對自己的社會文化處境,而不是講來講去三幅被或者顧左右而言他有理無理硬蹺硬馬叫人信教,我相信Manfai Yeung這一次是走對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願他上下而求索。


【Dot, me, and Fai at lunch in Harry Potter's birthplace】
(celebrating the world premiere of Mary's Kiss)


【The author is too carried away by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Cantonese!】

9 comments:

Unknown said...

借飲者個地頭,同導演講聲恭喜恭喜~
從飲者立體的描述,導演Manfai Yeung的Mary’s Kiss的手法,也許可以從他多年前的《離島心情》中能看見Mary’s Kiss的起點,只是今天視野提升了,並以SARS這段歷史為背景令影片的闊度擴展。

希望有機會看看~
::Pakkin::

Yam 飲者 said...

非也,堅叔,這個Manfai Yeung拍的Mary's Kiss跟當年那個楊文輝編導的《離島心情》大大不同耶。《離島》正正就是成隊人馬跟住,成個budget攬住,唔知邊個照顧得邊個--攝影師又話咁咁咁,燈光話最好咁,收音師話你咁佢就咁,演員話唔係好敢,但係監製話應該要咁,點知贊助機構話唔知點咁.「資源豐富尾大不掉」也.怎及得上一個瑪莉?

Fai@London said...

多謝飲者和堅哥。說真的,《離島心情》的我還不過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有大公司照住,可以自由發揮,去做Research好似去旅行般輕鬆。拍攝時壓力比後來的製作還小.真係無有識死。

《Mary's Kiss》是One man band製作,也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好彩大公司繼續照住.加上兩年前SARS Project的籌備.給了我很好的準備和支援。堅哥的五聖Paper仍震動人心啊!而飲者的「資源豐富尾大不掉」論.我還在好好思索呢!

Anyway,堅哥,Mary's Kiss的香港首映,預埋你!

Dot said...

輝記, 任者幫你寫篇咁好的film review,應該請佢食多餐啦.

話時話, Bailey 真係無得頂(剛剛又飲了幾口).唔知香港有無得賣架呢.

HCDC said...

Dot, 香港點會沒有Bailey?

Fai, 你就勁啦!不過似乎忘了小女子。雖然我們在電影上總不咬弦,但香港首映,竟沒我的份兒?

Yam 飲者 said...

哎呀,咁講呀,機師敵!搞到我鬼咁尷介添 ...
你都好丫,轉任香港國際電影節,距離你的dreamwork可能又近了一步。喂,不如你上工順便替Mary's Kiss報名參加丫,雖然你倆電影口味總不咬弦,都當俾個機會佢咁啦。

另外Bailey一事,DOT以前好乖架嘛,滴酒不沾,準是給在倫敦的新(?)男友教壞了。

HCDC said...

Yam,你在"新"後面加個"?",真是抵死!
至於瑪莉之吻,輝導演絕到可以報名參加電影節... 我也忘了deadline是什麼時候∼

Dot said...

哈哈...老飲, 那你就真的不認識我了.
幾歲大都已經會飲啦...
我雖然唔係老飲啫, 都算少飲架

btw,倫敦男友咁多, 你講邊個先

Yam 飲者 said...

大姐,我點Q知你倫敦有七百萬男友呢?我南巡倫敦之日,你淨係帶左一隻去飲茶咋播,出面企響度個D,我以為係保鑣咋。
..... 噢,明了,想起了永遠漂亮的戴安娜王妃,保鑣可以是情人。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