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business of theology it is hard not to be controversial - Jurgen Moltmann

Friday 3 June 2005

六四事件60週年慶典

【按:去年六四之後,寫了這篇狂想之作。時光荏苒,轉瞬又一年,家國情結理還亂 ...;是夜懷想,作了少許修改,載此獻世。】


2049年6月4日,六四事件六十週年。

北京城大街小巷都特別佈置一番,全城氣氛既輕鬆又莊嚴。

大清早,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大會,中華聯邦各地政要齊集,還有大批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和青年學生,參與的人雖然佈滿了整個廣場和一大段長安大街,秩序卻井井有條,現場只在外圍由三百名公安人員負責維持基本秩序,場內不設保安。

現場盛況,由中央電視台負責把立體影像傳送到全世界,估計除了中華聯邦全體十八億七千萬公民在家中參與之外,尚有數以億計各地人士在外地參與。

大會特別邀請了六十年前在天安門廣場上絕食的學生回來。他們都已八十出頭了,腳步蹣跚地來到嘉賓席上,接受群眾致意。當年北京大學的年輕講師劉曉波今年九十歲,當年的《河殤》撰稿人遠志明,今天已是年近百歲的老牧師,都坐著輪椅到來。

俄羅斯、波蘭、捷克等多國總統均專程出席,以表示感激六十年前中國人民的勇敢行動,啟發了他們國家的人民,改變了他們諸國的命運,改寫了歐洲的歷史。任期即將屆滿的天主教教宗伯多祿廿四世也非常重視這次大會,特別在退任之前偕同夫人和子女一起出席。

另外透過立體影像遙距參加的,還有其他多國領袖。

其中南亞裔的英格蘭共和國總統Sunil Harpreet表示深深感受到宇宙大能一直對中華民族的眷顧 ,阿拉伯裔的蘇格蘭共和國總統Mohammed Ibrahim祝願安拉真神永遠與中華人民同在;而韓裔美國總統趙洙賢則表達對中國人的敬佩,除感謝中國銀行的大筆貸款援助之外,更呼籲中國各地進口更多價廉物美的美國產品,以刺激美國經濟發展。

大會最後由北京大學傑出榮休教授、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王丹致詞。八十一高齡的王丹講話溫文而有力,更不忘呼籲大家明天選舉聯邦主席和人民代表時,緊記投票,不要浪費他們老同學當年的心血。

大會結束之後,北京城內各處都有特別宗教儀式,在各個教堂寺廟舉行,不同宗教信仰的公民各適其式。下午,全國各地的互動論壇繼續舉行,討論『從五四到六四到2054』。

晚上,中央電視台向全國轉播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燭光慶祝晚會,之後兩小時播映互動連續劇《危城告急》第六十集大結局,廣告爆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有一天六四平反了,幾十年後的六月四日會是怎麼樣的呢?
2004年6月6日,歐美各國聯合慶祝D-Day 60 Years,紀念盟軍登陸諾曼第六十週年;法國西北海旁各處,整天輪流舉行一個又一個紀念活動,政要雲集。而一群當年倖存戰士,今日腳步蹣跚重臨舊地,憶起當年灘頭千萬陣亡戰友,更添感慨與感人。
正如不列顛聯合王國的伊莉莎白二世陛下在現場對BBC說,這天真正的主角應該就是這些老兵。
傳媒嘛,BBC整天直播當地慶祝活動,不時加插當年故事;晚上則播映一套重演歷史的實況劇 (docudrama)。之前的十多天,各大電視台差不多晚晚都有一兩小時D-Day 60特輯,除非不看電視不看報紙,否則不知到哪裡逃避它的面。
我看著直播,百感交雜。當天,六四的十五週年剛過了兩天。

6 comments:

Dot said...

真的盼望有如此的一天....那時, 僥倖的話, 我應該還活著.

任者, 你真係好叻呢. 好似真的一樣.令我讀得好感動.不如,你出本書啦.

Yam 飲者 said...

講笑搵第樣,呢D野點出得書?我都唔肯定有無牽涉國家機密,存係電腦度已經好危險搵命搏,仲出書?

Dot said...

唔出書, 快些在網上寫連載小說, 我想追看呢.

Fai@London said...

我記得有一年的退修日,當時一班AV友攤左係餐廳外草地吹水,我問你:「你為甚麼不寫書?」你怎回答我已不記得,你大概說是不識寫,寫得不好云云......其實我不太認同,我想你是有更深層的考慮。直至現在,我的不認同仍然不變,仍是愛看你的遊戲文字。所以都係個句:飲者,你寫書啦!

Yam 飲者 said...

輝,這麼好記性,你是說阿公角餐廳嗎?(除此以外我想不到有那個餐廳外面有草地有可以讓我們成班友吹水)我連發生過這個場面都沒印象了。

「寫書」其實是傳統「文人」(the literary person)的包袱,總想著書立說文以載道。我本質上是個「影音人」而非「文人」,而且可算是香港第一代影音人 -- ie. the first generation that have grown up in a predominantly audiovisual environment。我從六十年代看麗的映聲(當時還未叫麗的電視)開始,到見證著七十年代的電視風雲,和八十年代的所謂電影新浪潮;又成為最早投身基督教影音傳播工作的其中一人 ... 根本是完全ingrained in an audiovisual mode of communication & thinking rather than the literary mode。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其實出過好多「書」,只不過都不是印刷出來的文字書而是AV book(如果我們只能用「書」的角度來看的話)。我的代表作是《文化小革命》和《不死傳說》;另外以「總編輯」身份出版過很多書,其中最正的當然是《甜美生活》和《風的日夜》啦。

可是活在這個仍然是以文字為文化和學術終極權威的世界,我那些「代表作」根本不值一晒 -- ie. AV stuff cannot be authoritative, have no weight in serious discourse; hence you can see that literary terms are still being used even when talking about AV things, eg. film TEXT, READING a film, etc etc...

所以,我又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現在不是在寫書嗎?『如果』寫得出來的話,我的博士論文甚有出版潛質,將會是一枚震動神學界的炸彈。(吹住先啦,安慰兼鼓勵下自己嘛。)

話說回來,輝可能還記得我多年前寫過的《不死傳說》前身,一個叫《失落園》(不是失樂園)的故事的前半部。其實我挺喜歡那個構思,而且有點投射了自己的dream self,不過寫的時候已經知道一定不可能拍出來,純粹貪過癮而已 ...
... 兩個識講麻麻地廣東話,用英文發夢的華人,一個是哈佛考古學生B,一個德國杜坪根神學研究生R,曾經不同時候在波士頓生活,又曾經遇上過一樣的人,今天偶然在耶路撒冷相遇。又一次偶然,令他們身處一次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大型衝突中間,並且成為向CNN講述經過的唯一目擊證人 ... 跟著,他們發現自己成為色列軍方跟蹤和暗殺的目標 ... 然後,B竟發現了自己母親家族的秘密,決定要到中國鄭州去親身考究,但首先要找到方法安全離開以色列 ... (上半場完)

掂唔掂?有無興趣投資?(我拍片好節儉,四千萬可能搞得掂。)或者寫小說都得,不過要先寫英文版,同Dan Brown拼拼。哈。

HCDC said...

那我是什麼?我從不愛「文」以載道。
哦∼原來我什麼也不是,正呀!